面对新形势下农村党员队伍青黄不接、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局面,精河县坚持问题导向,创新推行了“农村党员带培优秀青年”工程,在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和村级年轻储备干部队伍,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、凝聚力和战斗力,全力打造促进民族团结、维护社会稳定、反对国家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。
夯实基础,精心“播种”,力争优秀人才“破土发芽”。挑出“好种子”。对辖区内18—35岁青年进行调查摸底并建档立卡,坚持“非党村干部优先、致富能手优先、返乡大学生优先、退伍军人优先优先”,采取个人自荐、群团组织推荐、党组织筛选相结合的方式,确定带培对象。选优“育苗人”。坚持“抓两头、带中间”“抓差促好”的工作思路,建立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、“访惠聚”驻村工作队组员、农村模范党员以及“四老”人员联系帮带村级后备干部制度,按照就近就地、量力而行、适宜适度的原则,采取教思路、教方法、教经验的方式,从思想、工作、作风、业务知识、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“1+1”“1+N”“N+1”帮带培养。理清“责任田”。将带培工作纳入乡(镇、场)党委、村队党支部、“访惠聚”驻村工作队议事日程和支部党员公开承诺事项,明确带培主体和工作分工。针对连续三年未发展35岁以下党员的村队,采取村队“第一书记”“访惠聚”驻村工作队党员、农村党员联合培养优秀青年的办法,努力壮大农村党员后备力量。目前,全县2541名农村党员、村队“第一书记”“访惠聚”工作队成员与1793名农村优秀青年建立了带培关系。
丰富载体,科学“育苗”,确保带培对象“茁壮成长”。带思想。改变过去发展党员工作的固有观念,每月组织带培对象参加“党员固定活动日”,进行党章党史、国情区情、惠民政策等方面的教育,增强党性修养。定期与带培对象进行“面对面”“心贴心”的交流,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,积极引导带培对象向党组织靠拢。带能力。通过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、种植养殖技能培训,提升带培对象致富能力。发挥带培青年特长和优势,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、文体活动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各项村级事务的组织策划,在实践中培养锻炼综合能力。托里镇查干摩尔根村全村23名党员年龄普遍偏大,40岁以下仅1人,还有几名党员受过处分。村干部和“访惠聚”驻村工作队一起摸底排查,选出10名35岁以下的优秀维吾尔族、哈萨克族青年作为党员带培对象,通过组织学习、参加村队工作讨论、值班备勤、抢险救灾、帮困扶贫等,快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,4人考上精河县公安协警。带服务。以承诺践诺活动为载体,鼓励带培对象结合自身实际提出承诺事项,由带培党员督促指导带培对象开展践诺活动,使他们以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赢得各族群众的认可。八家户农场十六队从热心集体事务、致富能人中选拔带培对象,写入党申请书的职工增加到42人。通过设置政策信息宣传岗、文明新风岗、公益事业管护岗等多个岗位,让他们发挥特长、置身于队里的事务中,文化能人查淑花不仅会打快板,还自己写词《赞美精河》《美丽乡村》,经常代表小队参加场里的宣讲、演出。同时,她还负责计生监督岗,经常给队里的姐妹们讲解优生优育、宣传新政策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、参与村级事务、共同生产生活等途径的帮带培养,目前已有1540名农村优秀青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,716名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,68名被纳入村级年轻储备干部队伍,为基层组织建设输送了“新鲜血液”,建立了“后备军”。
完善机制,正确“施肥”,实现带培工作“硕果累累”。健全考核评定机制。注重对带培对象的日常跟踪考核,村队党支部采取综合知识测试、工作实践检验、征求党员群众意见、与带培对象谈心谈话等多种方式,定期对带培工作效果进行分析评估,年终形成带培对象的考核评定意见。建立结果运用机制。对进步明显、群众反映良好并已经提出入党申请的带培对象,按程序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继续培养;对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并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和经验的带培对象,及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实践锻炼。实行责任追究机制。把带培工作作为考核乡(镇、场)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指标,以及基层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的重要内容。对没有落实带培任务或带培效果不明显的,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组织处理,取消评先选优资格,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。
通过推行“农村党员带培优秀青年”工作,多数“访惠聚”驻村工作队成员、农村党员与带培对象成了“把兄弟”“忘年交”“好姐妹”,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;一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力量得到充实,村队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;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了新的抓手,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;促使“访惠聚”驻村工作、“星级化”创建、农村“网格化”服务管理、民族团结一家亲、“四诺两评一考”等重点工作同步推进,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进一步巩固。